发布日期:2025-06-30 浏览次数:
官网合法彩票平台,北京赛车,时时彩,体彩,六合彩/亚洲最大合法彩票平台[永久网址:363050.com]拥有顶级的设备系统和多年现场管理经验与在互联网成熟的经营,168彩票开奖网是彩种最全、开奖最快的专业彩票开奖网站。北京PK10、时时彩、极速赛车、双色球、大乐透、快三、幸运飞艇、双色球预测软件、彩票平台推荐一应俱全!众所周知,苏联造船业当时没有其他选择,在经历了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带来的灾难之后,要迅速重建现代化舰队,只能依靠外国技术。由于多种原因,英国、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市场都对苏联关闭了。
幸好还有意大利,这个阳光明媚却贫穷的国家在销售本国产品时毫无原则,只要能卖出去就行。意大利人精于经商,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就这样,苏联舰队引入了意大利的优雅风格,这种风格至今仍保留在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舰船的轮廓中。
苏联从意大利人手中引进了轻巡洋舰的设计方案(以“雷蒙多·蒙特库科利”号和“尤金尼奥·迪·萨沃亚”号为基础),并由苏联工程师进行改进,装备了所谓的“中间型”主炮(口径180毫米,而华盛顿条约标准的重巡洋舰主炮口径为190毫米及以上),由此诞生了一种颇为独特的轻巡洋舰,有时也被称为中型或半重型巡洋舰。这就是26型工程,根据该项目建造了两艘巡洋舰——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的“基洛夫”号和为黑海舰队建造的“伏罗希洛夫”号。该项目的总设计师是阿纳托利·约阿萨福维奇·马斯洛夫。
不过,海军指挥部也指出了这种意大利风格的“半重型巡洋舰”的一些缺点,首先是防护装甲不足。
改进26型工程的工作最终形成了26bis型工程,这项工作由中央设计局第17局(1937年前称为中央造船设计局第1局)在总设计师“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马斯洛夫”的领导下完成。除了加强装甲防护,还加强了防空火力、增加了燃料储备,并用更先进的设备取代了原有设备。
根据26bis(bis/改型)型工程又建造了4艘巡洋舰——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的“高尔基”号,为黑海舰队建造的“莫洛托夫”号,为太平洋舰队建造的“加林宁”号和“加加诺维奇”号(有时这两艘太平洋舰队的巡洋舰被单独划分为26bis2型子系列)。
“高尔基”号巡洋舰是在列宁格勒的第189号奥尔忠尼启则造船厂建造的,以“270号订单”的名义于1936年12月20日开工建造,于1938年12月12日竣工。该巡洋舰首次出海是在1939年9月22日至24日。船厂方面的交船负责人是米哈伊洛夫斯基。该舰于1939年10月14日至11月1日进行了工厂航行试验,并与国家试验结合进行。完整的试验周期于1940年10月25日完成。1940年12月12日,该舰编入波罗的海舰队,并在舰上升起了海军军旗。入列时,“高尔基”号的编制人员为:56名指挥干部、159名初级指挥员、682名红海军士兵——共897人。
1939年12月13日至14日,该舰从喀琅施塔德转移到塔林。1941年6月14日驶往乌斯季-德温斯克。
1939年9月2日,为抗议德国入侵波兰以及声援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人民,造船厂举行了一次集会。集会结束后,工人和水手们从岸上蜂拥登舰。负责检查通行证的哨兵站在甲板上,舷梯上挤满了大约70人。舷梯不堪重负断裂,人们从15米的高度摔到船坞的混凝土地面上,14人当场死亡,23人在医院因伤重不治身亡。
1939年12月9日,军方代表和工厂代表下到航空燃料舱检查防火系统。虽然他们携带了气体检测设备(КИП),但两人仍因窒息死亡。
1940年6月4日,巡洋舰在海上航行时,第4号锅炉舱的蒸汽管道法兰垫圈被冲开,5名海军士兵和交船小组工人被蒸汽严重烫伤。
这些事故的数量和规模似乎预示着舰船将有同样悲惨的命运,但实际上——提前说一句——该舰平静地服役了约20年,最终被拆解成废钢。考虑到当时的背景,大概应该让内务人民委员部(НКВД)好好查查,也许还能发现些什么。
排水量:8177吨(标准排水量),8882吨(正常排水量),9792吨(满载排水量)
编制人数:入役时897人(含56名军官、159名军士长、682名红海军士兵),1944年为963人
主炮:3座三联装180毫米/57倍径 Б-1-П 型炮(МК-3-180炮塔)
防空武器(最初配置):4挺12.7毫米 ДШК 高射机枪,9门45毫米 21-К 半自动高射炮
1944年改进后防空武器:21-К 被替换并增加到15门37毫米 70-КП 自动高射炮
水雷与鱼雷武器:2座三联装533毫米 39-Ю 型鱼雷发射管,可搭载164枚1912年式水雷或100枚1926年式水雷
26-бис(改)型巡洋舰与其前身相比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舰体舷侧、隔舱以及主炮塔正面装甲厚度增加到70毫米;小口径防空炮火得到了加强;四脚型前桅被塔式桅杆取代(以减少火控指挥仪的震动);前部上层建筑经过重新设计(火控指挥仪高度由原型的26米降低至20米);燃油储备增加到1310吨(另有资料称为1660吨);航空汽油储备减少至4.8吨;安装了由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生产的国产 ЗК-1 型弹射器(总设计师:布赫沃斯托夫);配备了“闪电-АЦ”火控系统;改进了“地平线”型高炮瞄准雷达和“地平线”加密通信系统;超短波通信台移至第4层甲板;木制家具被金属家具取代。
巡洋舰的主炮与原型相同,装备九门180毫米 Б-1-П 火炮,配置于三座三联装 МК-3-180 炮塔中,每门火炮备弹100发(最大过载时可携带942发炮弹)。Б-1-П 火炮炮管长度为57倍径,由“布尔什维克”工厂(前奥布霍夫工厂)制造,МК-3-180 炮塔由列宁格勒金属厂设计制造。最初为“基洛夫”号巡洋舰生产的三座炮塔由该厂制造,后续各舰炮塔由马尔季命名的第198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生产。
“布尔什维克”工厂设计局在伊万诺夫(音译)的领导下于1936年设计出 Б-34 型 100 毫米高平两用炮。最初,这型火炮安装在 26 型巡洋舰(“基洛夫”号)上,但当时尚无电动驱动,仅能手动操作。1940年,该炮经过改进后正式装备于 26 型和 26-бис 型巡洋舰(“高尔基”号和“莫洛托夫”号)、驱逐舰、领舰、护卫舰以及岸防炮台(如采涅斯湾的 №394 四联装炮台和喀琅施塔得“缅希科夫亲王”要塞的 №668 双联装炮台)。由于封锁前未能将列宁格勒生产的火炮运往远东,因此太平洋舰队的“加里宁”号和“拉扎尔·卡加诺维奇”号装备的是 85 毫米 90К 型炮,而 Б-34 型炮则用于装备临时组建的炮艇。
Б-34 型高平两用炮采用水平楔式炮闩、气动装弹机、具备可调式炮盾和用于炮口开口处的活动护盾。
六座 Б-34 型高平两用炮安装在舰艉上层建筑上,每舷各三座(组成两座炮组)。每门炮的备弹量为 300 发(超载情况下可达 2000 发)。
防空火力的指挥通过“地平线”型高炮射击指挥装置 (МПУАЗО) 和“地平线”自动射击系统 (ЗАС) 实现,该系统包括两个带横倾稳定的火控指挥仪(СПН),配有三米基线 测距仪、高射自动射击机和同步动力传输系统 (СССП)。新型自动射击机能通过坐标变换器,将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瞄准角转换,实现弹道的稳定控制。
近程防空由 9 门 45 毫米 21-К 半自动炮和 4 挺 12.7 毫米 ДШК 重机枪负责。中小口径防空火力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各炮组由炮组长直接指挥,目标距离用 1.5 米基线 测距仪测量。
战争期间,26-бис 型巡洋舰用 37 毫米 70-К 自动炮取代了 45 毫米炮,数量达 15 门(太平洋舰队的巡洋舰多达 21 门),这些火炮不仅替换了 45 毫米炮,还加装在炮塔顶部等拆除弹射器的位置。
“莫洛托夫”号在大修和现代化改装后,安装了 37 毫米 В-11 双联装高射炮。战争期间,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的巡洋舰还装备了通过租借法案从英国获得的两组 12.7 毫米“维克斯” (Vickers Mk III) 四联装机枪。
巡洋舰装备有两座三联装 533 毫米 39-Ю 型鱼雷发射管,分别布置在舰体中部两舷(“莫洛托夫”号装备了更先进的 1-Н 型鱼雷发射管)。
反潜武器包括 20 枚 ББ-1 大型深水炸弹和 30 枚 БМ-1 小型深水炸弹,配备有艉部深弹投放轨道和 БМБ-1 型深弹发射器。战时根据需要可装载多达 30 枚 ББ-1 和 60 枚 БМ-1,以及 2-4 座深弹发射器。
26 和 26-бис 型巡洋舰没有配备潜艇探测设备。舰载“Арктур-МУ-И”水声通信设备不具备声纳探测功能。
在超载状态下,巡洋舰可在上层甲板携带 164 枚 1912 年型水雷或 100 枚 КБ-1 水雷,通过全长 270 米的导轨,经由两道艉部滑道投放水雷。
为防御锚雷,巡洋舰和原型一样,配有四部 К-1 型扫雷浮具,安置在 2 号主炮塔的炮座小车上。
《关于在 1941 年为作战舰艇安装消磁装置的决定》于 1941 年 6 月 6 日作出,并在战斗中逐步实施。“高尔基”号在 1941 年 8 月紧急修复时安装了 ЛФТИ 消磁系统,“莫洛托夫”号则在秋季完成安装。“加里宁”号在 1942 年 12 月安装了改进型消磁系统。
原计划装备 КОР-2 飞艇侦察机,但其试验到 1941 年才开始,巡洋舰临时装备了 КОР-1 飞艇侦察机,战时才换装 КОР-2。
与装备德国 K-12 型弹射器的 26 型巡洋舰不同,“高尔基”号和“莫洛托夫”号装备了由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生产的国产 ЗК-1 型弹射器(总设计师布赫沃斯托夫)。弹射器安装在舰体中部两烟囱之间,发射飞机时需要将弹射器旋转到指定角度。飞机停放在一号烟囱旁的平台上。
国产弹射器性能相当于德国 K-12:加速速度 125 公里/小时,长度 24 米,重量 27 吨。
太平洋舰队的巡洋舰在战后才配备 КОР-2 飞机及其 ЗК-26 弹射器。
这些舰载机在战斗中并未投入实战,战争初期便被拆除。“高尔基”号在 1941 年大修时拆除了弹射器,位置改为增设高射炮。1947 年 10 月,各舰的弹射器被统一拆除。
“高尔基”号巡洋舰在1941年6月22日就完成了它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战斗出航。根据计划,由波罗的海舰队驱逐舰支队司令、海军少将“弗多维琴科”(音译)指挥的布雷舰和驱逐舰分队开始在芬兰湾口布设防御性雷区。支队由舰队作战支队参谋长二级舰长I.G.斯维亚托夫指挥的舰艇编队掩护,编队包括“高尔基”号巡洋舰、驱逐舰“愤怒号”、“骄傲号”和“警惕号”。据情报,预计将与汉科基地观察哨发现的敌舰队——一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扫雷舰和护卫舰群——交战。
6月22日拂晓时分,警戒扫雷舰БТЩ-216在希乌马岛以北发现了雷区。由于乌斯季-德温斯克没有快速扫雷舰,舰队于17:57仅靠自身扫雷浮具出航,航速22节,以便与布雷舰队会合。但这种扫雷浮具只有在航速14至18节时才能有效。
舰队通过伊尔本海峡,在6月23日凌晨3:00左右以18节速度开始在塔赫库纳灯塔附近机动。
“愤怒号”驱逐舰打头阵,其后8缆(约1.5公里)是“高尔基”号,“骄傲号”和“警惕号”分别以60°角在巡洋舰左右3-5缆处护航。舰队以22节航速切入了德国的“阿波尔达”雷区(“I-16”雷区)。
3:40,“愤怒号”在灯塔西北16-18海里处触雷爆炸。“高尔基”号与“警惕号”立即“同时转向”反向航向。4:21,“高尔基”号在北纬59°20’、东经22°00’的位置触雷,爆炸发生在左舷。舰艏部分在第55号肋骨处被炸断,船艏上翻迅速沉没。第61号肋骨处的横隔壁保持了水密性。
为了消除舰艏下沉倾斜,淹没了舰艉舱室和舰艉炮塔下舱。隔壁立即用木材加固。试图倒车未果,舰艇开始盘旋失去舵效,只得以小前进航速(先8节,后12节)前行。横隔壁经受住了压力。
途中状况紧张,信号兵三次“发现”潜艇踪迹,巡洋舰因此采取反潜曲折航行,并用100毫米和45毫米炮向可疑水域射击。
8:30,“高尔基”号在“警惕号”驱逐舰护卫下,抵达沃尔姆西岛西南端。主锚随舰艏一起沉没,备用锚被爆炸掀掉,只能在灌入前舱压载水后将舰艇搁浅以固定位置。此时螺旋桨和舵仍在水中运作。
12:40,“明斯克”号驱逐舰(挂舰队司令旗)靠近“高尔基”号,弗多维琴科登舰检查损伤并决定下一步行动。
21:15,信号兵再次发现疑似潜艇,右舷100毫米炮组向可疑目标发射两轮炮弹。
次日上午10:00,在临时封堵破口、搭建木制假舰艏和帆布构件、卸下1、2号主炮塔弹药及6个鱼雷战斗舱弹药后,“高尔基”号在3艘驱逐舰、3艘摩托炮艇、1个鱼雷艇分队以及救助船、测绘船的伴随下驶向塔林。舰艇由舰队技术处军官检查后确认可以驶往喀琅施塔得。紧急修复任务交给第189厂。
6月27日,巡洋舰经海洛达海峡抵达喀琅施塔得,进入维列申斯基船坞。第189厂在船台上完成了修复,并在喀琅施塔得接装了新舰艏,材料来自正在建造的68型巡洋舰。同时拆除了舰载弹射器和45毫米半自动炮,改装为10门70-К高射炮。
8月2日,巡洋舰被从船坞中移出;12日驶入锚地,对机械、设备、去磁装置进行了检查,并进行了航行试验。原计划用于恢复“高尔基”号的三个月时间,实际上仅用了43天。
8月18日,四艘拖船将巡洋舰拖入林港,次日,它的100毫米火炮首次向敌机开火。8月24日,舰艇从喀琅施塔得驶往列宁格勒,在商港的面包码头系泊。
巡洋舰被编入城市炮兵防御体系。9月4日,它的炮兵首次向进攻白海村地区的芬兰军队开火。“高尔基”号参与了9月对列宁格勒的防御,从9月7日至17日,它定期向进攻的敌军在克拉斯诺耶谢洛—泰茨地区开火。仅在9月11日,该舰主炮就进行了10次射击,对德军发射了285发炮弹。
从9月12日起,它的100毫米炮每天向轰炸港口的德军飞机开火。到当月中旬,德军推进到城市郊区,静止不动的巡洋舰开始遭受德军野战炮兵的炮击。9月16日,该舰被127毫米炮弹命中。17日,它又遭到四发炮弹命中(两发击穿上层甲板和舷侧,一发击中烟囱,一发击中上层建筑;7名水兵阵亡,28人受伤,火势很快被扑灭)。德军从克拉斯诺耶谢洛的系留气球上校正炮火。高尔基号的炮兵通过几次射击击断了气球的缆绳,系留气球连同德军观察员一起升空,“冲向太空”。
但问题仍未解决。9月21日,该舰又被三发重炮弹命中。舰桥被摧毁,9名水兵阵亡,7人受伤。
停留在露天泊位已变得极其危险。经舰队司令部批准,巡洋舰舰长、一级舰长彼得罗夫(音译)将舰艇经海运运河驶往古图耶夫船坞(商港)锚地。
次日早上6点,拖船将巡洋舰拖入涅瓦河,停靠在194号工厂左岸。9月23日15时,巡洋舰移泊至189号工厂码头进行修理。10月3日,该舰被拖至商港的铁质防波堤附近,靠近丰坦卡河口。维修工作持续到10月8日。
不久德军再次发现了巡洋舰,并于10月22日和24日再次炮击它。舰长被迫变换舰位,并在还击时调整位置。11月1日和2日,“高尔基”号四次向沃洛达尔斯基村开火,22日和23日向敌方炮兵阵地还击。
变换位置并未能避免炮击,11月22日,一发敌炮弹击中了1号炮塔前方的舰艏高平台。11月29日,该舰100毫米火炮首次加入对德军阵地的射击。12月20日、23日、25日和27日,巡洋舰的炮兵向德军阵地开火,以支援第42集团军的作战。
1月21日,巡洋舰被一发6英寸炮弹击中,一门100毫米火炮被毁。此后,“高尔基”号的主炮用于反炮战,2月8日和9日炮击了敌军在乌鸦山的炮兵阵地。
4月4日,德国轰炸机向“高尔基”号投下了70余枚炸弹,其中两枚在距离舰体5-7米的舷侧、第二炮塔附近爆炸,一枚在距舰体3-4米处、舰桥右舷的水中爆炸。幸运的是,损伤较轻。4月22日,巡洋舰炮击了敌人在利戈沃一带的炮兵阵地。
4月24日,敌军对涅瓦河上的舰船发动最大规模空袭。“高尔基”号单舰即遭到10架Ju88轰炸机、12架Ju87俯冲轰炸机和15架Bf109战斗机的轮番攻击。同时,德军炮兵也向舰艇开火。舰上电台监听发现附近有德军炮火校正员活动,是否成功消灭尚不清楚。
舰艇周围炸裂了150余枚炸弹和50余发炮弹,造成3名红海军士兵牺牲,5人受伤。岸边仓库起火,一艘运输船在巡洋舰前方燃烧,舰上救援小组前往灭火。当日舰上防空炮兵击落2架德机。
因河面冰层尚未融化,拖船和破冰船在被围困的城市中也无燃料可用,巡洋舰无法转移锚地。4月25日和27日,该舰再次遭到德军炮兵和空军的攻击。4月27日,舰艇周围炸裂了15枚炸弹和近百发炮弹,虽未直接命中,但舰体被弹片打成蜂窝状,爆炸冲击波导致大部分接收机、发射机、测距仪、第3锅炉损毁,艏部主机低压涡轮的支撑裂开。防空炮兵又击落两架Ju87。
4月28日晚,巡洋舰被移至196号工厂的码头进行了紧急修复,并增设了3门37毫米机关炮。
1942年5月至6月,巡洋舰火力支援了列宁格勒方面军的涅瓦、滨海战役群。8月,向“无忧”国营农场一带的德军炮兵阵地进行了三次射击。全年主炮共对敌开火9次。
1942/43年冬季,舰上涡轮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得到大修,主炮塔也完成修复。上层甲板增设了两层厚度为30-37毫米的装甲板。
1943年夏,“高尔基”号再次参加反炮战,7月9日从“苏多机械厂”位置、8月17日从商港铁质防波堤向德国在兹纳缅斯科耶、科尔库利一带的炮兵阵地开火。
1944年1月,该舰编入第2海军炮兵群,任务是在解除列宁格勒封锁的作战中摧毁敌军的防御枢纽、指挥所和仓库。1月13日和14日,主炮首次试射数发,15日则向德军倾泻了276发炮弹,造成三处爆炸和大火。
随着苏军推进至红村和罗普沙,巡洋舰被命令压制彼得宫-斯特列尔纳地区德军交通线集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在托斯纳方向的进攻提供支援。红村-罗普沙攻势期间共发射701发炮弹。
1944年3月22日,巡洋舰因“出色完成战斗任务”和“船员表现出的英勇和英勇”荣获红旗勋章。
1944年6月,“高尔基”号编入第4炮兵群,在维堡方向作战,对抗撤退的芬兰军队。6月9日,主炮向库奥卡拉地区发射了100发炮弹。
整场战争中,该舰主炮向岸上目标共发射了2311发180毫米炮弹(相当于2.5个基准弹药基数或每根炮管256发)和582发100毫米炮弹。主炮炮管的寿命高于预期,最大磨损未超过30%,通用炮则达到44%。
战后,1946年2月25日,波罗的海舰队被分为两个舰队。“高尔基”号被编入第4舰队(南波罗的海舰队)。自1946年2月25日起,它隶属于南波罗的海舰队的舰队编队(后来称为第4海军舰队),驻泊在利耶帕亚,后移驻巴尔的斯克。1947年11月7日,“高尔基”号曾返回列宁格勒参加阅兵式。
1950年12月,该舰(时任舰长为二级上校“贡恰尔”「音译」)上进行了首型苏联海军直升机卡-10的试验。12月7日,该直升机首次降落在苏联军舰上——降落在“高尔基”号巡洋舰的舰尾甲板上。
1953年中期,巡洋舰驶抵喀琅施塔得,在194号船厂进行修理。6月16日,该舰编入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舰艇序列,并参加了海军节期间在涅瓦河举行的海军阅兵。
同年末开始改装,除进行大修外,还计划更换雷达、火控系统和防空武器,换装最新国产型号。同时打算在舰体上加装防鱼雷鼓包,这将使排水量增加1000公吨,但会降低航速和航程。
1955年,随着“苏穗宗”的军事改革,苏联海军重新评估了现代化改装计划,认为无法将该舰提升到现代水平,遂终止改装工程。
1956年2月17日,“高尔基”号退出波罗的海舰队战斗序列,被改编为实验巡洋舰。由于海军放弃将其作为导弹试验靶舰,该舰于1959年4月18日被正式除籍并交付拆解。
在“高尔基”号巡洋舰服役期间,它的舰长们几乎都注定能晋升到海军将官的军衔。目前还未找到伊·彼·索洛维约夫(1944—1946年)相关的晋衔资料,而其他舰长的晋升情况都很明确:加夫里尔·瓦西里耶维奇·朱科夫(1937—1939年)晋升为海军中将;阿纳托利·尼古拉耶维奇·彼得罗夫(1939—1942年)晋升为海军中将;伊万·格奥尔基耶维奇·斯维亚托夫(1942—1943年)晋升为海军少将;亚历山大·格拉西莫维奇·瓦尼法季耶夫(1943—1944年)晋升为海军中将;格奥尔基·谢苗诺维奇·阿巴什维利(1946—1948年)晋升为海军中将;潘捷列蒙·马克西莫维奇·贡恰尔(1949—1951年)晋升为海军少将;以及格里戈里·普多维奇·涅戈达(1948—1949年),他也晋升为海军少将。
这艘巡洋舰还登上了文学作品的舞台。在米哈伊尔·韦勒热情洋溢的短篇小说《海军阅兵的传奇》中,描写了发生在巡洋舰“斯维尔德洛夫”上的虚构故事(文中称该舰与“基洛夫”级同型),实际上显然是影射了“高尔基”号,因为它确实参加了1947年11月7日的阅兵式。
红旗巡洋舰“高尔基”号用它的战斗历史印证了一条广为人知的道理:意大利的设计方案对于苏联这里的环境来说还是太脆弱了,太多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舰艏都被炸掉,对于26型和7型工程来说,这简直成了一种灾难。倒是外形很漂亮。而强度问题,后来苏联造船工人总算还是克服了。